刘宇飞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影像学检查:
a.X射线:用于检查身体内部结构,对骨骼和某些软组织肿瘤有效。
b.超声波:利用高频声波成像,常用于腹部器官、乳腺等部位的初步筛查。
c.计算机断层扫描(CT):提供详细的横断面图像,能够发现较小的病变和深部肿瘤。
d.磁共振成像(MRI):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成像,适合软组织肿瘤检测,如脑部、脊髓等。
e.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使用放射性示踪剂检测代谢活跃区域,常与CT或MRI联合使用,评估肿瘤的活动性和转移情况。
2.实验室检验:
a.血液检查:检测特定肿瘤标志物,如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癌胚抗原(CEA)等,但不能作为唯一诊断依据。
b.尿液和粪便检查:有助于检测泌尿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异常细胞或血液。
c.液体活检:通过抽取血液或其他体液样本,检测循环肿瘤DNA(ctDNA),可以早期发现癌症。
3.活组织检查(活检):
a.针吸活检:通过细针或粗针穿刺获取组织样本,常用于浅表肿块及深部肿瘤。
b.内镜检查:利用内窥镜直接观察并采集组织样本,适用于胃肠道、气管等部位。
c.切除活检:外科手术切除疑似病变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是癌症确诊的金标准。
针对不同类型和部位的癌症,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和仪器非常重要。需要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和多项检查结果,综合判断,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