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胸外科
1.手术治疗:
适用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如I期和部分II期患者。
包括肺叶切除术、全肺切除术和楔形切除术等。
手术后5年生存率为60%-80%不等。
2.放射治疗:
一般用于无法手术或手术后复发的病例。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或小细胞肺癌常采用。
短期副作用包括皮肤反应、疲劳和咳嗽,长期可能导致肺部纤维化。
3.化学治疗:
主要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
常见药物有顺铂、吉西他滨、培美曲塞等。
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骨髓抑制和脱发等。
4.靶向治疗:
针对具有特定基因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如EGFR突变、ALK重排等。
常用药物包括厄洛替尼、阿法替尼、克唑替尼等。
副作用相对较少,但可能引起皮疹、腹泻等。
5.免疫治疗:
适用于部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PD-1/PD-L1抑制剂,如帕博利珠单抗、纳武单抗等。
有效性与患者自身免疫状态有关,可能引起肺炎、肝炎等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会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需要定期随访,监测疗效及调整治疗策略。生活方式改变如戒烟、均衡饮食和适当运动也对康复有辅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