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仁宏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影像学检查
a.超声检查:用于初步判断肿瘤的形态、边界及内部结构,帮助确定可能的性质。
b.CT和MRI:提供高分辨率图像,可观察肿瘤是否侵入周围组织或存在转移现象。
c.PET-CT:适合筛查全身范围内是否有活跃的恶性病变,但费用较高。
2.实验室检测
a.血液肿瘤标志物:某些肿瘤会释放特定的标志物进入血液,如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可以作为辅助诊断依据,但不能完全确诊。
b.液体活检:通过检测血液或其他体液中的循环肿瘤细胞或DNA片段,评估肿瘤的性质和基因特征。
3.穿刺活检
通过细针、粗针或切开获取肿瘤组织样本,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与排列,结合免疫组化染色或分子检测技术,准确区分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这一方法无需进行大范围手术,但可能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样本量不足或采样位置不够精准。
4.术中快速病理
在某些情况下,需要进行手术切除后由病理科即时对肿瘤组织进行冷冻切片分析,以便快速判断肿瘤性质,从而指导后续治疗方案。
5.综合评估
临床医生通常综合考虑影像学、实验室检测、穿刺活检及症状表现,通过多学科讨论更为精确地判断肿瘤的良恶性。
不是所有情况下都需要通过手术来确诊肿瘤性质,现代医学手段多样且更加精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诊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