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感染引起的炎症:尿道炎通常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如大肠杆菌、衣原体和淋球菌等。这些病原体造成尿道黏膜的损伤和炎症反应,导致局部微小血管破裂,从而出现血尿或尿道出血。
2.尿道黏膜损伤:在炎症的作用下,尿道内壁变得脆弱,容易受到刺激或摩擦,尤其是在排尿过程中,尿液流动可能进一步加重损伤,诱发出血。
3.严重感染伴随并发症:如果尿道炎没有及时治疗,感染可能扩散至膀胱或肾脏,导致更严重的泌尿系感染。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出现明显的血尿。
4.药物影响:某些用于治疗尿道炎的药物可能有副作用,增加出血风险,尤其是对凝血功能有影响的药物。
5.其他疾病因素:尿道炎患者可能合并其他泌尿系统疾病,如结石或肿瘤,这些疾病也可能引发尿道出血。
出现尿道出血时,应及时进行医疗检查,以确定具体原因并接受适当治疗。通过检测尿液、进行影像学检查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测,可以准确判断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