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欣欣主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皮肤科
1.自查与观察
位置与大小:小疙瘩的具体位置、直径和高度。
形态与颜色:是否呈现红肿、发黑或其他不正常颜色。
触感与疼痛:摸起来是硬的还是软的,是否伴随疼痛或瘙痒感。
2.可能的原因
皮脂腺囊肿:常见于皮肤下方的小囊性突起,直径通常在几毫米到几厘米之间。
皮肤纤维瘤:多为良性,硬度较高,直径一般不超过2厘米。
淋巴结肿大:由于炎症或感染,有时会出现肿大的淋巴结,直径可达数厘米,可能伴随疼痛。
脂肪瘤:柔软且无痛,通常直径在1-10厘米范围内。
3.就医指引
持续时间:若疙瘩存在超过两周或逐渐增大。
疼痛与发热:伴随明显疼痛或全身发热,需尽快就医。
变化异常:短时间内快速变化,如迅速增大或溃烂。
4.诊断与治疗
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波或MRI,用以确认疙瘩性质。
组织活检:必要时采取少量组织进行病理分析。
药物治疗:针对感染性因素,可能需要抗生素治疗。
手术切除:对于影响功能或美观的良性肿块,医生可能建议手术切除。
及时就医和正确诊断对处理皮下小疙瘩至关重要,避免自我诊断和擅自用药。在咳嗽、发热等感染症状出现时,更应注意及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