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璞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血管内科
1.药物作用机制:肝素通过增强抗凝血酶III的活性来抑制凝血因子Xa和IIa(凝血酶),从而达到抗凝的效果。
2.用药途径:肝素通常通过静脉注射或皮下注射给药。在急性期,静脉注射的方式能够更快速地起效,因此多用于医院急诊室或监护病房。
3.初始剂量: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中,通常先给予肝素的负荷剂量。例如,一般推荐的初始剂量为静注5000单位。
4.维持剂量:在负荷剂量后,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维持剂量,常采用持续静脉输注的方式。一般情况下,建议每小时以1000单位的速度输注,但需根据患者个体化的凝血状态进行调整。
5.监测与调整:治疗期间需要通过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来评估抗凝效果。目标是将APTT维持在正常值的1.5至2.5倍。如果APTT未达到目标范围,则需调整肝素的输注速率。
6.注意事项:使用肝素时需警惕出血风险,尤其是在高龄患者、既往有消化道出血史或正在使用其他抗凝药物的患者中。还要注意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的风险。
准确掌握肝素的用量和调整方法对于降低心肌梗死患者的并发症风险至关重要。在临床实践中,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实验室指标,合理使用和调整肝素是确保治疗安全有效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