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内部因素
神经递质水平:如多巴胺、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失衡可能导致情绪波动。例如,血清素的不足可能与抑郁情绪相关。
激素变化:应激激素(如皮质醇)的升高会增加焦虑和紧张;性激素(如雌激素和睾酮)的波动也会对情绪产生直接影响,尤其是在青春期、月经周期或更年期期间。
睡眠与疲劳: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注意力下降、易怒和情绪不稳定。研究表明,连续缺乏7小时以上的睡眠可显著降低大脑调节情绪的能力。
认知评价:个体对事件的主观解释会直接影响情绪反应。例如,对同一场考试失败的结果,不同的人可能会产生焦虑、自责或无所谓的情绪。
2.外部因素
社会关系:家庭支持、朋友陪伴和良好的社交网络能促进积极情绪,而孤独和冲突则容易引发负面情绪。
生活事件:重大生活变故,如婚姻、离职、搬迁或亲人离世,会对情绪造成显著的波动。
环境刺激:光线、声音、气味等感官输入都会影响情绪。例如,强烈的噪音可能使人烦躁,而温暖柔和的光线则有助于放松。
文化因素:不同文化背景下对情绪表达的规范可能影响情绪体验和管理。例如,某些文化中鼓励公开表达愤怒,而另一些文化则提倡克制和隐忍。
情绪的形成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在个体和环境之间复杂交织并相互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