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情绪与心理因素
压力:长期处于高强度工作或学习状态下,压力积累可能导致神经系统过度紧张,引发烦躁感。
焦虑与抑郁:这类心理状态常伴有莫名其妙的烦躁,以及注意力不集中、疲倦等表现。
未察觉的心理冲突:内心存在未解决的问题,例如对某事感到矛盾但未意识到,可能通过情绪表现出来。
2.生理原因
内分泌波动: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女性月经周期波动可能影响激素水平,引发情绪不稳定和烦躁。
神经递质失衡:如5-羟色胺或多巴胺等神经递质水平波动,会直接影响情绪调节。
睡眠不足:睡眠质量差或睡眠时间不足容易削弱大脑的情绪控制能力,增加烦躁情绪发生的概率。
3.外部环境因素
噪音或光线刺激过强:过度的环境噪声或刺眼光线可能使人感到不适,从而引发情绪波动。
气候变化:天气炎热、潮湿或气压变化时,有些人群会出现情绪敏感和不安定的现象。
4.生活习惯相关问题
饥饿或低血糖:餐间隔过长或饮食规律紊乱可能导致血糖波动,引发烦躁。
咖啡因或酒精摄入过量:这些物质可能短暂兴奋神经,但过量时会引发焦虑和烦躁情绪。
5.潜在健康问题
某些慢性病:例如高血压、贫血或慢性疼痛,都可能因为身体不适而导致情绪变化。
精神疾病:某些精神障碍,如双相情感障碍或边缘型人格障碍,也可能以突发烦躁为表现之一。
定期评估身心状态并排除潜在健康隐患有助于更好地应对烦躁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