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炳国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 中医针灸科
1.体温调节失衡
睡眠时,人体会降低核心体温以进入深度睡眠。但如果室内温度较高、被褥过于厚重或穿着不透气的衣物,导致身体无法有效散热,局部区域(如胳膊)便可能通过出汗来维持正常温度。
2.自律神经功能异常
自律神经负责调节汗腺活动,当其功能紊乱时,例如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会引起非生理性出汗。这种情况常见于高压力状态或某些疾病,如焦虑症、慢性疲劳综合征等。
3.低血糖
夜间血糖水平过低时,身体会释放肾上腺素以刺激葡萄糖生成。这一过程可能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冷汗或局部区域多汗现象。
4.激素波动
激素水平的波动也可能影响夜间出汗。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会导致新陈代谢过快,从而增加体温和出汗量。女性在经期或更年期阶段,由于雌激素变化,也可能出现夜间出汗的现象。
5.感染或炎症
某些感染性疾病(如结核病、病毒感染)或隐匿性炎症可能诱发夜间盗汗,表现为身体局部或全身出汗增多。
6.药物副作用
一些药物可能干扰正常的汗腺调节机制。例如,抗抑郁药、降压药或降糖药等都有可能导致夜间出汗。
7.其他疾病因素
例如,帕金森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或淋巴瘤等系统性疾病可能会伴随夜间出汗症状,需要警惕这些潜在情况。
若胳膊出汗只是偶尔发生且无其他不适,通常无需担忧。但如果长期持续,并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如疲劳、消瘦、夜间频繁醒来),需及时就医以排除潜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