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生物节律紊乱:人体的生物钟通常与昼夜节律相关,晚上11点至凌晨3点是深度睡眠的关键时期,也是肝脏解毒和细胞修复的重要阶段。如果经常延迟入睡,会扰乱生物钟,影响肝脏功能和细胞代谢。
2.内分泌失调:女性的内分泌系统对规律作息非常敏感,长期晚睡会导致褪黑素分泌不足,干扰卵巢功能,可能引发月经不调或其他妇科问题。皮质醇水平可能升高,进一步增加肥胖、高血压等慢性疾病风险。
3.免疫功能下降:研究显示,成年人每天应保证7-9小时睡眠,晚睡导致睡眠时间缩短,会抑制免疫细胞活性,增加患上感冒、感染性疾病甚至癌症的风险。
4.皮肤状况恶化:皮肤的新陈代谢和修复过程多发生在夜间深睡期,如错过这一时间段,容易导致肤色暗沉、弹性下降以及加速衰老。
5.心理健康受损:长期晚睡会影响大脑神经递质的平衡,增加焦虑、抑郁的风险,同时还可能损害学习、记忆和工作效率。
6.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晚睡可能导致交感神经持续兴奋,使血压和心率长时间处于较高水平,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脏病的风险。
维持健康的作息习惯,尽量在晚上10点到11点之间入睡,有助于改善身体各器官的功能。合理安排日程避免熬夜,可有效减少上述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