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
人体的生物钟需要稳定的睡眠习惯支持。如果入睡和起床时间不固定,容易导致睡眠质量下降或无法重新入睡。建议每天在固定时间上床和起床,即使是假日也应尽量保持一致。研究表明,每晚至少保证7-8小时的睡眠可以显著提升整体健康水平。
2.避免过度刺激大脑
睡前接触电子设备,如手机、平板或电脑,会影响褪黑激素的分泌,从而干扰入睡或再入睡过程。睡前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或进行激烈运动也会让大脑保持兴奋状态,延长入睡时间。建议起床6小时内避免咖啡因摄入,夜间减少屏幕使用。
3.优化睡眠环境
研究表明,安静、黑暗且温度适宜的环境有助于深度睡眠。房间温度最好控制在16-20℃之间,光线可以通过遮光窗帘遮挡,必要时可使用耳塞或白噪音设备减少外界干扰。
4.调整呼吸与放松情绪
半夜醒来可能伴随焦虑感,此时放松是关键。深呼吸练习如腹式呼吸或渐进性肌肉放松,可有效缓解紧张状态,帮助再次入睡。一些研究表明,重复简单的词语或数数字也可以降低心理压力。
5.尝试短暂转移注意力
如果躺在床上超过20分钟仍无法入睡,可以短暂离开卧室,从事轻松的活动,例如阅读一本纸质书或进行冥想。避免长时间逗留在床上,否则可能形成“床=失眠”的条件反射。
6.警惕潜在的健康问题
如果长期存在半夜醒来后难以入睡的情况,可能涉及一些健康问题,例如焦虑、抑郁、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或甲状腺功能异常。这类问题需要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评估。
持续的高质量睡眠对于身体恢复、免疫系统调节和认知功能维持都十分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