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睡眠时长:成年人每天建议睡眠时间为7-9小时。如果从晚上12点到早上7点连续获得7小时高质量的睡眠,并且第二天精神状态良好,理论上可以满足基本的睡眠需求。
2.生物钟规律:人体的生物钟受光线和日常习惯影响,倾向于在晚上10点至午夜之间进入自然入睡的黄金时段。若长期习惯12点后入睡,可能会扰乱生物钟,导致白天困倦、注意力下降等问题。
3.深度睡眠与恢复效果:深度睡眠主要集中在入睡后的前几个小时,是身体和大脑进行自我修复的关键时期。过晚入睡可能减少深度睡眠阶段的比例,影响睡眠质量和身体恢复。
4.个体差异:不同个体对熬夜的耐受性和对晚睡的适应能力不同。有些人属于“夜型人”,适合晚睡晚起;但大多数人仍更适应早睡早起的生物节律。
5.长期影响:如果12点才开始睡觉成为常态,可能增加代谢紊乱、心血管疾病和心理压力的风险。这种情况下需要评估是否需要调整作息时间。
维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并根据自身状态调整生活习惯,有助于改善整体健康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