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重度抑郁症
重度抑郁症是一种以持续性情绪低落、兴趣丧失为主要特点的疾病。全球大约有3%-5%的人群受到影响,其发病率在女性中更高。患者常伴随睡眠障碍、体重变化、疲乏、注意力下降以及自杀观念或行为,是导致世界范围内工作能力下降和寿命缩短的重要原因之一。
2.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表现为情绪的极端波动,包括躁狂期(情绪高涨、精力充沛)和抑郁期(情绪低落)。患病率约为1%-2%,通常在青春期或成年早期首次发病。未治疗的情绪波动会严重破坏患者的职业、家庭及社交关系。
3.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涉及思维、知觉、情感和行为的综合性障碍,患病率约为0.3%-0.7%。典型表现包括幻觉、妄想、言语或行为紊乱,以及情感平淡等阴性症状。这种疾病通常需要终身治疗,是导致长期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
4.强迫症
强迫症的核心是反复出现不由自主的强迫性思维(如担心污染、怀疑门窗是否关好)和强迫性行为(如反复洗手、检查等)。其患病率约为2%-3%,患者可能因这些行为耗费大量时间并影响正常生活。
5.创伤后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个体在经历重大创伤事件后,出现反复回忆、梦魇、过度警觉和回避相关事物等表现。全球患病率约为3%-4%,但在受战争、自然灾害或暴力影响的人群中可高达30%。
6.广泛性焦虑障碍
患者表现为长时间的过度担忧和紧张,并伴有易怒、注意力难以集中、肌肉紧张等躯体症状。患病率约为4%-6%,常与其他心理问题如抑郁症共存,显著降低生活质量。
7.进食障碍
包括厌食症和暴食症等类型,其特点是饮食行为异常和体重控制问题。厌食症患者常有严重体重不足,而暴食症患者可能反复进行暴饮暴食后采取极端措施避免体重增加。进食障碍的患病率约为1%-3%,女性年轻人中较为常见。
8.边缘型人格障碍
边缘型人格障碍以情绪不稳定、人际关系紧张、自我形象不清和冲动性行为为特征。患病率约为2%,患者容易发生自残行为和自杀风险,对自身及他人的生活造成显著困扰。
9.酒精依赖或滥用
长期酒精使用可能导致依赖性,表现为戒断症状、失控饮酒行为以及对身体健康和社会功能的破坏。全球范围内,酒精依赖患病率约为3%-5%,同时它也是引发许多躯体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10.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病虽然通常被视为神经退行性疾病,但由于其显著的认知功能下降和行为异常,属于精神疾病范畴。全球超过5000万人受此病影响,随着病程进展,患者可能表现出严重的记忆丧失、语言困难以及行为问题。
每种精神疾病对患者的影响程度不同,但都需要及时诊断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