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传伟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眼科
1.原因和发病机制:
年龄相关性:超过80%的白内障患者为老年人,通常在60岁以上开始出现症状。
代谢异常:糖尿病患者发生白内障的风险是正常人的2-5倍。
外伤:眼部受伤可能导致晶状体混浊。
遗传因素:某些基因突变可能增加白内障的发病风险。
药物影响:长期使用类固醇药物可能增加白内障的发生几率。
2.症状:
视力模糊或下降:这是最常见的症状,随着病情进展,视力会逐渐恶化。
色觉改变:晶状体混浊可能导致颜色看起来较为暗淡或泛黄。
夜间视力差:晶状体混浊会使夜间视力变差,并产生眩光。
双重视觉: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单眼双重视觉的情况。
3.诊断方法:
视力检查:评估视力的下降程度。
裂隙灯显微镜检查:通过显微镜观察晶状体的透明度和其他眼部结构。
眼底检查:评估视网膜和视神经的健康状况,以排除其他视力下降原因。
4.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白内障手术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摘除混浊的晶状体并植入人工晶体。
非手术干预:早期白内障可以通过佩戴矫正眼镜或调整照明条件来改善视力,但无法逆转晶状体混浊。
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多与年龄、代谢异常、外伤、遗传因素及药物使用等有关。早期识别和定期眼科检查可以帮助及时发现病情,并通过合适的治疗措施改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