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东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整形外科
1.确定位置:需要确认玻尿酸注射的位置以及剂量。如果玻尿酸注射过深或引起不适,可能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以准确定位注射区域。
2.使用透明质酸酶:透明质酸酶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溶解玻尿酸。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催化透明质酸的水解反应,将大分子的透明质酸降解为小分子,从而加速其吸收和代谢。
3.剂量计算:根据玻尿酸的注射量和面积,确定需要使用的透明质酸酶剂量。通常,透明质酸酶的剂量根据每单位玻尿酸的体积来计算,一般每毫升玻尿酸需要10到15个单位的透明质酸酶。
4.注射技术:透明质酸酶需精确注射到玻尿酸所在的部位,确保充分接触并溶解。注射过程中需要细致操作,以免损伤周围组织。
5.观察与调整:注射后需要密切观察效果,通常在24小时内可以看到明显改善。如果溶解效果不理想,可在医师指导下进行第二次补充注射。
透明质酸酶作为一种有效的溶解手段,能在一定程度上纠正和改善由于玻尿酸注射带来的不良反应,但仍需专业医师评估和操作避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