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仁宏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发病部位与组织来源:
子宫内膜癌主要发生在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是最常见的子宫体恶性肿瘤。它起源于子宫内膜腺体细胞。
间质肉瘤则来源于子宫内膜的间质成分,是一种罕见的子宫体肿瘤。它属于软组织肉瘤的一种。
2.流行病学特征:
子宫内膜癌多见于绝经后女性,尤其是在50-60岁之间的患者中较为普遍。其高危因素包括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及未生育史等。
间质肉瘤较少见,通常在40-60岁间的成年女性中诊断。具体的病因尚不明确。
3.临床表现:
子宫内膜癌的典型症状是异常子宫出血,特别是在绝经过后的女性中。还可能出现下腹部疼痛和盆腔肿块等。
间质肉瘤的症状与子宫内膜癌相似,也表现为异常出血和骨盆疼痛,但由于其侵袭性强,可能迅速出现肿块增大及远处转移。
4.诊断与治疗:
子宫内膜癌通常通过超声检查、子宫内膜活检以及影像学检查确诊。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具体方案视分期而定。
间质肉瘤的诊断依赖组织病理学分析,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结合放疗和化疗。
5.预后:
子宫内膜癌的预后与病期密切相关,早期发现和治疗的患者预后较好。
间质肉瘤由于恶性程度较高,预后相对较差,尤其是在晚期阶段。
通过了解子宫内膜癌和间质肉瘤的差异,可以更有效地进行疾病的早期识别和合理干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