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性肝炎是怎么回事

2024-12-17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病情分析:自身免疫性肝炎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肝脏细胞,导致肝脏发炎和损伤。

1.自身免疫性肝炎触发因素:虽然确切原因不明,但可能涉及遗传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包括感染、药物或其他毒素的暴露。某些基因型的人群更易患病。

2.发病率与流行病学:这种疾病较为罕见,估计每10万人中约有11至25人患病。它在女性中更为常见,约占所有病例的70%-80%。通常在青少年或中年阶段发病,但任何年龄段均可受到影响。

3.症状表现:症状多样且不一,有些人无明显症状。有症状者可能出现疲劳、黄疸(皮肤或眼白变黄)、关节疼痛、皮疹和腹部不适等。这些症状可能突然出现,也可能在一段时间内逐渐发展。

4.诊断方法:通常通过综合考虑临床症状、血清学检测(如抗核抗体、平滑肌抗体)以及肝活检结果进行确诊。肝活检可以帮助评估肝脏炎症程度及纤维化水平。

5.治疗方案:主要包括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和硫唑嘌呤,以减轻免疫系统的攻击并防止肝脏进一步损伤。在某些情况下,其他免疫抑制药物也可能被使用。如果发生严重的肝损伤或肝衰竭,可能需要进行肝移植。

自身免疫性肝炎是一个需长期管理的疾病,患者通常需要定期随访以监测病情进展和调整治疗。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疾病,改善预后。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