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跃副主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康复医学科
1.急性期治疗:在脑梗塞发生后的最初几个小时内,及时的治疗可以显著改善预后。
溶栓治疗:对于符合条件的患者,在症状出现后4.5小时内给予静脉溶栓药物(如阿替普酶)是首选。
机械取栓:对于较大动脉闭塞且在6小时内到达医疗机构的患者,可通过机械取栓术直接移除血栓。
抗血小板治疗:如果溶栓不适用,可能会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以帮助防止血栓扩大。
2.次级预防:防止再次中风是长期管理的关键。
控制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通过药物和生活方式改变(如戒烟、限酒、健康饮食)。
长期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根据具体病因,选择适当的抗凝药物(如华法令)或抗血小板药物。
手术干预:对于某些患者,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或支架置入术可能有助于预防再发。
3.康复治疗:积极的康复训练对功能恢复至关重要。
物理治疗:帮助恢复力量和平衡,并减少因久坐导致的并发症。
职业治疗:提高日常活动能力,增加自理能力。
言语治疗:针对存在言语或吞咽困难的患者,进行专门的训练。
早期识别和及时治疗脑梗塞对于减少脑损伤和改善恢复效果至关重要。持续关注心血管健康和遵从医嘱能有效减少再次发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