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宝玉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神经内科
1.生理因素:研究发现,口吃与大脑语言处理区域的神经活动异常有关。大约5%的人口可能由于基因遗传或其他生理原因导致大脑内控制语言的区域功能失调,从而引起口吃。
2.心理因素:焦虑、紧张和自我意识过强等心理状态可能加剧口吃症状。超过70%的口吃者报告在公共场合或压力情境下,症状会明显加重。某些创伤性经历也可能对语言流利性产生负面影响。
3.环境因素:语言学习环境、家庭氛围和社会支持系统也可能影响口吃的持续性。在缺乏鼓励和支持的环境中成长,或者曾经受到言语嘲笑和批评,可能导致口吃的问题延续到成年。
4.治疗与干预:大约60%-80%的儿童口吃会自然好转,而对于持续到成年的口吃者,专业的语言治疗可以帮助改善。有规律的语言训练、心理咨询以及行为疗法等方法被证明能够有效缓解口吃症状。
持续的口吃可能源于复杂的生理和心理交互作用,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并通过适当的治疗和支持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