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迅速远离热源:烧伤发生后,应立即让受伤部位远离导致烧伤的高温环境,例如火源、热液或化学品,以避免进一步加重伤害。
2.降温处理:在烧伤后10分钟内,用流动的冷水冲洗受伤部位15-30分钟,有助于迅速降低皮肤温度,减轻疼痛和减少组织损伤。注意不要使用冰块或冰水直接接触伤口,以免引起冻伤或进一步损害组织。
3.保护伤口:用清洁、不粘连的敷料(如无菌纱布)轻轻覆盖伤口,避免污染和感染。不建议涂抹牙膏、酱油等民间偏方,以免影响医生判断或增加感染风险。
4.判断烧伤程度:根据烧伤范围和深度进行初步评估:
一度烧伤:皮肤红肿,无水疱,通常伴有疼痛。
二度烧伤:出现水疱,皮肤下层暴露,疼痛明显。
三度烧伤:皮肤呈现干燥、焦黑或蜡白色,感觉可能丧失。
对于面积较大或深部烧伤,应尽快就医。
5.保暖与补液:冷天处理烧伤时,要注意保持身体其他部位的保暖,防止失温。同时,如烧伤面积较大,可适量补充温水以帮助减缓脱水。
6.及时就医:以下情况应立即前往医院:
烧伤面积超过手掌大小(约占体表面积1%)。
面部、手足、关节部位或会阴部烧伤。
怀疑吸入性烧伤,出现呼吸困难。
出现发热、红肿扩散等感染迹象。
早期正确处理能有效减少并发症,但严重烧伤仍需专业医疗介入,切勿拖延治疗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