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明确诊断与病因
输尿管感染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女性多见,占成人泌尿系统感染的比例较高。
典型症状包括侧腰部或下腹部疼痛、排尿时灼痛感、尿液血色等表现。
检查方法包括尿常规检查(红细胞、白细胞增多)、尿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影像学检查,如B超、CT,可排除结石和其他结构异常。
2.抗感染治疗
抗生素是输尿管感染的主要治疗手段,常用药物包括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或头孢类抗菌药物,需要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轻中度感染可口服抗生素,疗程一般为7-14天;重度感染或疑似败血症时需住院静脉给药。
3.缓解疼痛与症状
疼痛明显者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物,如布洛芬,减轻炎症反应和疼痛。
若伴有输尿管结石引发梗阻,可能需使用解痉药物(如黄酮哌酯)缓解平滑肌痉挛。
血尿通常随着感染控制逐渐消失,但严重血尿需警惕其他病变,必要时使用止血药。
4.纠正诱发因素
排查并处理尿路梗阻,如结石、肿瘤或狭窄等结构性病变。
确保充足的水分摄入,每日饮水量建议达到2000毫升以上,有助于稀释尿液、冲刷尿路。
5.预防复发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尿液滞留。尤其在育龄女性中,建议定期排空膀胱。
长期反复感染者可能需考虑低剂量抗生素预防性治疗。
上述处理措施需结合专业医生指导,同时特别注意是否存在感染扩散或其他并发症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