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璞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血管内科
1.肌酸激酶同工酶(CK、CK-MB)升高的常见原因:
心肌损伤:心肌梗死是最普遍的原因之一。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CK-MB水平通常在发病后4-6小时开始升高,12-24小时达到峰值,并在48-72小时内恢复正常。
肌肉疾病:如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和横纹肌溶解症等,会导致肌肉大量破坏,释放出大量CK进入血液。
剧烈运动:高强度的体力活动或运动会引起肌肉细胞受损,增加CK水平。
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如他汀类降脂药、抗生素(特别是氨基糖苷类)、抗癫痫药等,可能引起肌肉细胞损伤,导致CK升高。
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也能引起CK增高。
2.CK-MB升高的危害:
心脏损伤:较明显的危害是心肌损伤。如果CK-MB显著升高且持续时间较长,提示心肌纤维严重受损,可能导致心脏功能减退,甚至心力衰竭。
肌肉损伤:CK显著升高还表明骨骼肌受到损伤,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进一步的肌肉病变和功能障碍。
肾功能受损:特别是在横纹肌溶解症中,大量肌红蛋白释放进入血液,可能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CK及其同工酶的检测只是辅助诊断的一部分,具体原因需结合其他临床指标和影像学检查来确诊。定期体检,合理运动,避免滥用药物,对于预防CK水平异常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出现持续的疲劳、肌肉疼痛或心慌等症状,应尽早咨询专业医生,以便早期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