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传伟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眼科
1.远视的原因:
新生儿普遍存在远视,由于眼球长度(眼轴)较短,平均为16-17毫米,光线的焦点会落在视网膜之后,这是一种生理性现象。随着年龄增长,眼球逐渐发育到正常长度(约24毫米),大多数儿童的远视会逐渐改善。
如果远视度数超出正常范围(通常低于+3.00D),可能提示眼球发育异常,需要医学干预。
2.散光的成因:
散光主要由角膜或晶状体表面的不规则形态引起。这种情况使得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光线折射程度不同,导致影像模糊不清。
在新生儿中,轻度散光也较为常见,角膜逐渐趋于规则后,多数轻度散光会随成长自然消失。
3.远视与散光共存的影响:
双眼同时出现远视和散光时,可能导致儿童看近距离和远距离物体都模糊,容易引发视疲劳。如果双眼屈光状态差异较大,还可能导致斜视或弱视。
4.临床表现:
儿童可能表现为视物模糊、频繁揉眼、歪头视物或注意力难以集中。
部分儿童可能无明显症状,但却潜在弱视风险,因此定期检查尤为重要。
5.防治措施:
建议在出生后6个月、3岁和学龄前阶段分别进行视力筛查。
确诊远视或散光后,通常通过佩戴合适的矫正眼镜改善视觉功能,同时促进眼睛的正常发育。
对弱视或斜视的患儿,可能需要结合训练治疗,如遮盖疗法或视觉训练。
儿童时期的视力问题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早发现、早干预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