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飞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内镜黏膜切除术:这种方法适用于较小的、浅表的癌变。EMR的主要步骤包括:通过内镜在病变组织下注射液体,以提高病变区域并形成缓冲。使用一个圈套器或吸引装置来抓住并切除病变组织。
2.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常用于较大或更复杂的病变,与EMR相比能切除更深层次的组织。步骤包括:同样先注射液体来抬高病变,再用特殊的电刀沿病变周围切开,并逐层剥离直至完全切除。这一过程需要高度专业化的技能,因为可操作的难度较大,但能够提供完整的标本以供精确检查。
这两种方法都具有高效、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等优点。选择哪种方法取决于癌变的具体特征,包括大小、形态和浸润深度。在进行任何治疗前,需要通过详细的内镜评估确定癌变的范围及侵袭深度,并结合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进行决策。应注意术后监测和定期复查,以预防复发或发现其他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