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坤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神经外科
1.神经发育的成熟:人脑在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经历快速发育,特别是前额叶皮层,这是控制冲动和执行功能的重要区域。研究表明,大约50%的抽动症患儿在青春期后期症状显著减少或消失。这可能是因为随着前额叶皮层的发育成熟,个体对不自主动作的抑制能力增强。
2.神经递质的改变:抽动症与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不平衡有关。在青春期,多巴胺和其他相关神经递质水平趋于稳定。这种生化变化可能有助于减少抽动症状的频率和严重性。
3.自我控制能力增强:青春期是一个快速学习和适应的时期,个体会发展出更强的自我控制和行为管理能力。通过行为治疗,许多青少年能够学会识别并控制自己的抽动行为。
4.社会心理因素:随着年龄增长,个体在社交技能和情感调节方面得到提高。他们可能变得更加擅长应对压力和焦虑,这些都是影响抽动症状的重要因素。
虽然不少人在青春期会出现症状改善,但也有部分患者症状可能持续至成年。早期干预和持续的心理支持对症状管理仍旧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