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生理因素:糖分是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之一。在血糖水平下降时,身体会发出信号促使人摄入碳水化合物以快速补充能量,从而产生对甜食的渴望。某些荷尔蒙,如胰岛素,也在调节食欲中起作用。胰岛素水平的波动可能导致更频繁的糖分渴求。
2.心理因素:压力、焦虑或抑郁等情绪状态可以影响人对甜食的喜好。甜食可以促进大脑释放“快乐激素”——多巴胺,短暂提升愉悦感,因此人在情绪低落时更容易依赖甜食来改善心情。
3.饮食习惯:持续高糖饮食会形成一种味觉习惯,使得味蕾对甜味的敏感度降低,从而需要更多的糖分才能达到相同的味觉满足。缺乏均衡营养的饮食也会增加对糖分的需求。
4.睡眠不足:睡眠质量不佳与增加的食欲和对高热量食物的偏爱有关。这可能是由于休息不足影响了调节饥饿感和饱腹感的荷尔蒙平衡。
5.文化和环境因素:周围环境中甜食的普遍存在以及社交活动中的饮食习惯也会影响个体对甜食的摄入频率。
持久的甜食欲望可能反映了饮食习惯或生活方式需要调整。若频繁地过量摄入甜食可能会引发健康问题,如肥胖、龋齿和代谢综合征等,因此建议适度控制糖分摄入并关注整体饮食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