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急性细菌或病毒感染:肠道受到细菌(如沙门氏菌、志贺菌)或病毒感染时,可能引发肠壁渗出较多黏液,导致大便出现果冻样外观。这种情况常伴有腹痛、腹泻和发热。
2.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表现为腹痛、腹胀、大便形态改变等。部分患者因肠道分泌过多黏液,会出现果冻样大便,但通常不伴血液。
3.肠道炎症性疾病: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等慢性炎症性肠病,会引起肠腔内分泌大量黏液,严重者还可能混入血液,呈现果冻样便,同时可能伴有体重下降、疲劳、贫血等症状。
4.肠息肉或直肠癌:较大的肠道息肉或直肠肿瘤可能刺激肠道黏膜,导致分泌增加,甚至出现果冻样便中夹杂鲜红色血液。早期可能无明显其他不适,需警惕筛查。
5.寄生虫感染:某些寄生虫如阿米巴原虫感染后,可引起肠壁损伤和黏液分泌增多,导致果冻样便。此类情况可能伴有里急后重感,即排便不畅的频繁感觉。
6.饮食相关因素:高脂或低纤维饮食可能导致消化不良,偶尔也会引起果冻样便,这种情况一般不伴有其他明显的不适症状。
建议尽早就诊,根据临床表现及检查(如粪便常规、肠镜、影像学检查等)明确病因。如伴有剧烈腹痛、呕吐、大量出血或体重下降,需要高度重视,及时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