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生理性因素:随着年龄增长,味觉和嗅觉逐渐减弱,胃肠蠕动变慢,唾液分泌减少,这些都可能导致食欲下降。老年人体内代谢率降低,对热量需求较年轻人减少,也可能间接影响进食量。
2.疾病相关因素:某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以及消化系统疾病等,都可能使老年人食欲下降。感染性疾病(如肺炎或尿路感染)也能短期内明显抑制食欲。
3.药物副作用:许多老年人需要长期服用药物,如降压药、抗抑郁药、镇痛药等。这些药物中,有一部分可能导致恶心、口干或味觉异常,从而影响食欲。
4.心理因素:孤独、抑郁或焦虑在老年人中较为常见,可能会直接影响饮食兴趣和食欲。在失去亲友或生活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后,这种情况尤为明显。
5.营养不良或贫血:老年人缺乏维生素B12、铁、锌或蛋白质时,可能会出现食欲下降。长期摄入单一饮食也可能导致微量元素的缺乏,加剧这一现象。
6.牙齿和吞咽问题:咀嚼功能下降或牙齿脱落可能让老年人对某些食物望而却步。另外,吞咽困难(如因神经系统疾病引起)也可能削弱进食动力。
可以根据以下方法尝试改善:
调整饮食结构,多选择易咀嚼、易消化且富含营养的食物,如粥、软饭、鱼肉泥等。
将食物做得色香味俱佳,激发进食兴趣,例如加入少量天然调料提升口感。
根据医生建议补充必要的维生素和矿物质,避免营养不均衡。
规律作息,适当运动,以改善胃肠蠕动,可以尝试每天散步20至30分钟。
如果存在心理问题,鼓励与家人和朋友互动,必要时求助于心理医生。
如果食欲持续差且伴随体重迅速下降、乏力、贫血或其他异常症状,应尽快到医院检查明确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