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促动力药物
这类药物通过增强胃肠道平滑肌蠕动,促进胃排空和肠道运动,改善消化不良和便秘等症状。常用药物包括:
多潘立酮
莫沙必利
西沙必利(部分国家限制使用)
2.抗痉挛药物
适用于缓解腹痛、腹胀等症状,主要通过抑制胃肠道平滑肌过度收缩起作用。常见药物有:
匹维溴铵
西甲硅油(也具有缓解气体滞留的作用)
3.益生菌制剂
益生菌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失衡,发挥改善肠道功能的作用,尤其适用于腹泻型或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代表性药物包括:
双歧杆菌活菌制剂
乳酸菌制剂
枯草芽孢杆菌
4.泻药或止泻药
根据具体表现选择相应的对症治疗药物:
便秘时可选用乳果糖、聚乙二醇等渗透性泻药;低剂量对肠道刺激小,安全性高。
腹泻时可考虑蒙脱石散、黄连素或洛哌丁胺,但需避免长期服用以免引起副作用。
5.助消化药物
针对消化功能障碍导致的症状,如饭后腹胀、嗳气等,常用:
胰酶制剂
多酶片
6.调节中枢神经的药物
部分胃肠功能紊乱与应激状态或焦虑情绪密切相关,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以下药物:
小剂量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
抗焦虑药如艾司西酞普兰
7.其他对症药物
对于胃酸相关疾病引起的功能性症状,可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或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
针对胆汁反流症状,可服用熊脱氧胆酸。
胃肠功能紊乱的治疗应结合病因分析、症状表现及个体差异,做到对症用药。在服药期间,要注意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例如少食多餐、避免辛辣刺激食品、规律作息等。如果症状持续加重或久治无效,应及时就医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