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仁宏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作为初步筛查手段,可以显示纵隔内异常阴影,但不能提供详细信息。
计算机断层扫描(CT):能够提供纵隔肿瘤的具体位置、大小、形态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对于明确病灶位置和评估侵袭性具有重要价值。
磁共振成像(MRI):对软组织分辨率较高,适用于评估肿瘤与血管、神经等重要结构的关系。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CT):可以鉴别良恶性肿瘤,并评估全身范围内的转移情况。
2.病理学检查:
穿刺活检:在影像学定位下,通过细针或粗针穿刺取样进行病理学检查,是确诊的重要手段。
外科手术切除:部分患者可能需通过胸腔镜或开胸手术进行肿瘤切除,并进行全面的病理学分析。
3.临床症状:
多数原发性纵隔肿瘤早期无明显症状,往往在体检时偶然发现。
随着肿瘤增长,可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咳嗽、声音嘶哑等压迫症状。
若为恶性肿瘤,还可能伴有乏力、消瘦、盗汗等全身症状。
4.实验室检查:
肿瘤标志物检测:可辅助判断某些特定类型的纵隔肿瘤,如甲胎蛋白(AFP)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升高提示生殖细胞肿瘤。
5.其他辅助检查:
超声心动图、支气管镜等检查可以在评估纵隔肿瘤对周围器官功能影响时提供参考。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出现不明原因的胸部症状,应及时就医并进行详细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