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炳国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 中医针灸科
1.操作方法:
走罐:使用玻璃罐或竹罐,先在皮肤上涂抹润滑剂,如油,然后将罐口点燃,迅速附在皮肤上,利用负压使罐子吸附在皮肤上后,沿特定路线进行移动。通常持续5-15分钟。
拔罐:同样使用玻璃罐或竹罐,通过火焰加热罐内空气造成负压,将罐子固定在皮肤上的特定穴位或部位,不进行移动。通常持续10-20分钟。
2.作用机制:
走罐:主要通过机械刺激和负压作用,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改善局部组织营养,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同时具有按摩作用,可疏通经络。
拔罐:通过负压作用,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增加血液流动,排除体内湿气和毒素,减轻炎症和疼痛,增强免疫功能。
3.适应症:
走罐:多用于治疗软组织损伤、肌肉酸痛、关节僵硬等问题,特别适合大面积的背部、腰部和四肢。
拔罐:广泛应用于风湿病、消化不良、感冒、头痛等问题,特别擅长局部疼痛和急性炎症的治疗。
走罐和拔罐各有优劣,选择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和需求。两种疗法都可能引起皮肤红肿、瘀斑等反应,建议在专业指导下进行,避免过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