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飞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病因
肠炎:多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引起,也可能与自身免疫疾病相关,如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
肠癌:主要是由于细胞DNA突变,常见风险因素包括遗传、长期不健康饮食(高脂肪、低纤维)、吸烟和过量饮酒。
2.表现症状
肠炎:常见症状包括腹痛、腹泻、发热、恶心和呕吐。症状通常急性发作,持续时间较短,在数天到数周内可以自愈或通过治疗缓解。
肠癌: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病程进展可能出现便血、持续性腹痛、体重下降和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发展缓慢且逐渐加重。
3.诊断方法
肠炎: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如粪便培养、血液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如腹部超声、CT)。
肠癌:诊断依靠内窥镜检查(如结肠镜)、组织活检、影像学检查(如CT、MRI)及肿瘤标志物检测。
4.治疗方法
肠炎:治疗主要以抗感染药物(如抗生素)、抗炎药物和支持疗法(如补液)为主。大多数病例在适当治疗后能完全痊愈。
肠癌: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切除、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治疗效果取决于癌症的分期和患者整体健康状况。
肠炎与肠癌在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式和治疗方法上均有显著差异,明确区分这两者对正确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