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胸外科
1.肺间质性增生的病因:
感染:一些慢性感染,如结核或真菌感染,可能引起肺间质纤维化。
吸入有害物质:长期吸入粉尘、化学气体等有害物质,会损伤肺间质,诱发纤维化。
自身免疫疾病:系统性硬化症、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疾病也可能导致肺间质性增生。
特发性:在很多情况下,病因不明,被称为特发性肺纤维化。
2.症状:
呼吸困难:早期仅在活动时出现,随着病情进展,静息时也会感到呼吸困难。
干咳:持续性干咳是常见症状,通常没有痰液。
胸痛:部分患者可能会有胸痛或不适感。
乏力和体重减轻:随着病情的恶化,患者可能会感到全身乏力,并有明显的体重减轻。
3.诊断:
影像学检查:高分辨率CT(HRCT)是诊断肺间质性增生的重要工具,可以显示肺部的纤维化情况。
肺功能检查:可以评估肺功能受损程度,常见结果包括限制性通气障碍和弥散功能下降。
活检:通过支气管镜或外科手术获取肺组织样本,进行病理检查。
4.治疗:
药物治疗:抗纤维化药物如吡非尼酮或尼达尼布,可以减缓病情进展。
支持治疗:氧疗、康复训练等可以改善生活质量。
移植:对于严重病例,肺移植可能是唯一的有效治疗手段。
肺间质性增生的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避免暴露于有害物质和定期体检,有助于降低患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