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传伟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眼科
1.视网膜萎缩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通常与遗传因素、老年性病变和某些全身性疾病相关。根据统计资料,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视网膜萎缩的主要原因之一,影响全球50岁以上人群中的8.7%。
2.治疗方法取决于视网膜萎缩的具体类型和病因。例如,干性AMD患者一般依靠抗氧化剂和锌补充剂来延缓病情发展,而湿性AMD则可能需要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注射。
3.基因治疗在某些遗传性视网膜萎缩(如Leber先天性黑蒙)中的应用显示出一定的前景。临床研究表明,使用特定病毒载体将正常基因导入患者视网膜细胞,可以部分恢复视力功能。
4.光敏感蛋白疗法和人工视网膜植入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领域。这些新兴技术旨在通过光遗传学方法或电子装置代替受损的视网膜细胞,帮助患者重新获得视力。
5.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水平,避免吸烟,并定期进行眼科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视网膜萎缩初期迹象。
尽管视网膜萎缩不可逆转,但通过合理的医疗和生活管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减缓疾病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