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发病率和流行病学
肝囊腺癌在所有肝脏肿瘤中占比非常小,发病率不到1%。
女性患者多于男性,男女比例约为3:2。
主要发生在40至60岁之间,但也可见于年轻或年老患者。
2.病因和风险因素
尚不明确具体病因,可能与遗传、慢性肝病等有关。
慢性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患者有较高风险。
长期酗酒和某些工业化学品的接触,也增加患病概率。
3.临床表现
早期常无明显症状,容易被忽视。
进展期可出现上腹部疼痛、腹胀、黄疸、体重减轻等症状。
有时可通过体检发现肝脏质地异常和肿块。
4.诊断方法
超声波检查和CT扫描是常用的影像学方法。
核磁共振成像(MRI)可以提供更详细的病灶信息。
最终确诊需要通过病理学检查,包括细针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后的组织学分析。
5.治疗方式
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适用于局限性病变。
对于不能手术的患者,可采用放疗、化疗以及靶向治疗等综合手段。
移植肝脏也是一种选择,尤其适用于局部无法切除的病例。
6.预后和复发可能
总体预后较差,五年生存率约为20%到30%。
早期诊断和治疗能够显著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
定期随访和监测对于控制病情进展和发现复发至关重要。
肝囊腺癌虽然罕见但极具侵袭性。关注肝脏健康,定期体检,及时就医是早期发现和治疗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