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继南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骨科
1.休息:建议减少对患处的压力,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使用拐杖或护具可以帮助减轻负担,使脚踝得到适当的恢复。
2.冰敷:在受伤后的前48小时内,在患处每次冰敷15至20分钟,每天3到5次,可以有效降低肿胀和缓解疼痛。
3.压迫:使用弹性绷带来包裹脚踝,以支持关节并减少进一步的肿胀,但应注意不要缠得过紧以防影响血液循环。
4.抬高:将脚踝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有助于血液回流并减轻肿胀。可在睡觉时用枕头垫高腿部。
5.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可能有助于减轻疼痛和炎症,但应咨询专业医师以确保安全使用。
6.物理治疗:在急性期过后,物理治疗可以加强脚踝周围肌肉,并提高稳定性,从而降低再次受伤的风险。
如果症状持续超过几天或恶化,应考虑就医以排除骨折或韧带损伤等更严重的问题。在处理过程中应避免剧烈活动,给予脚踝充分时间愈合,以防止长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