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近视的成因
近视是由于外界光线经过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前方,从而导致远距离物体成像不清晰。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遗传、环境(如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和发育阶段。艾灸虽然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但无法缩短眼轴长度或调节屈光能力,因此对近视的治疗起不到作用。
2.艾灸的作用机制
艾灸是一种中医传统疗法,通过温热刺激特定穴位,可能改善局部微循环、缓解疲劳或提升免疫力。这种作用更多是针对全身调理和特定疾病,并无科学依据表明其能直接作用于眼球构造或屈光系统以纠正近视。
3.目前公认的近视矫正方法
配戴框架眼镜或隐形眼镜:通过调整光线折射路径,使其重新聚焦到视网膜上。
角膜塑形镜:夜间佩戴,可暂时改变角膜形状,适用于某些轻度和中度近视患者。
激光手术矫正:如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通过改变角膜厚度和曲率来矫正屈光异常。
药物干预: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可能延缓青少年近视进展。
4.可能的潜在风险
艾灸操作若不当,可能引起局部皮肤灼伤或烟雾刺激眼睛,加重眼部不适。同时,长时间依赖未经验证的方法矫正近视,可能会延误规范化治疗,进一步加重视力问题。
艾灸熏眼不是科学有效的近视治疗方法,对于近视,应优先选择经临床验证的矫正或治疗手段,同时注意养成健康的用眼习惯以保护视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