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合理饮食
控制高脂肪、高糖分的饮食,避免加重肝脏负担。高脂饮食易引发脂肪肝,而高糖分会通过代谢转化为脂肪积累在肝脏内。
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例如绿色蔬菜(菠菜、芹菜)、水果(柠檬、猕猴桃)有助于提高肝脏的抗氧化能力。
适量补充优质蛋白质,如鱼类、豆制品和鸡蛋,这些是修复肝细胞的基础营养。
2.规律作息
保证充足睡眠,尤其是晚上11点至凌晨3点,这是中医认为肝脏排毒和修复的关键时间段。长期熬夜容易导致肝脏超负荷运转,损害其功能。
避免过度劳累,过度疲劳会削弱肝脏代谢废物的能力,应注意劳逸结合。
3.戒烟限酒
酒精是导致肝脏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包括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和肝硬化。即使少量饮酒也可能对肝脏造成慢性损伤,因此最好做到完全戒酒。
烟草中的有害成分会增加肝脏的解毒负担,加速其老化过程。
4.管理情绪
长期压力或情绪低落会影响肝脏的血液流通。中医认为“怒伤肝”,因此应学会放松心情,通过瑜伽、冥想等方式缓解压力。
积极参加社交活动,有助于保持愉悦、乐观的心态,从而间接保护肝脏健康。
5.适当运动
每周进行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3-5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减少肝脏脂肪堆积。
运动不宜过度,大量剧烈运动可能会导致肝细胞损伤。
6.定期体检
建议每年进行一次肝功能检查,尤其是有肝病家族史或长期服用药物者,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养肝需要全面关注生活习惯,通过健康饮食、规律作息、戒烟限酒、情绪调节等方式,帮助肝脏维持正常机能,减少疾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