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胸外科
1.抗结核药物治疗:
早期确诊后,立即开始抗结核治疗是关键。常用的一线抗结核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和吡嗪酰胺。
治疗周期通常为6-9个月,前两个月为强化阶段,后4-7个月为巩固阶段。
定期监测药物副作用,如肝功能损伤、过敏反应等。
2.胸腔穿刺抽液:
如果积液量较大,可能会导致呼吸困难,此时需要进行胸腔穿刺抽液。
穿刺抽液不仅可以缓解症状,还可以获得积液样本进行进一步的病原学检查。
穿刺次数和抽液量需谨慎控制,避免诱发医源性气胸或感染。
3.支持疗法:
营养支持:高蛋白、高热量饮食,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加快康复。
对症治疗:如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可给予相应的对症药物,如退烧药、止咳药等。
呼吸锻炼:恢复期间可进行适当的呼吸锻炼,有助于促进肺功能恢复。
定期复查和随访是确保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治疗过程中,应严格遵循医嘱,不得擅自停药或更改药物。
注意事项包括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避免接触传染源,确保环境通风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