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正祥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外科
1.概述
海绵状血管瘤是由血液充盈的血管腔隙组成,常见于大脑皮质下和白质中。
在磁共振成像(MRI)扫描中,海绵状血管瘤通常呈现为“爆米花”样或蜂窝状影像。
2.症状
约40%的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仅在意外发现。
其中30%-40%的患者会出现癫痫发作。
大约20%-30%的患者可能经历头痛、局部神经系统功能丧失,如面部麻木、视力模糊等。
3.发病率和风险因素
海绵状血管瘤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0.5%-1%。
与家族史相关的遗传性海绵状血管瘤约占全部病例的10%-20%。
4.诊断方式
核磁共振成像(MRI):最常用且最有效的诊断工具。
血管造影:一般用于排除其他类型的血管病变。
5.治疗方法
观察和随访:对于无症状或轻微症状的患者,定期监测即可。
药物治疗:对症治疗,如抗癫痫药物控制癫痫发作。
手术切除:对于反复出血、症状严重或影响生活质量的患者,可考虑手术干预。
放射治疗:主要针对无法手术的复杂病例。
定期随访和及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是管理这种疾病的关键。避免剧烈运动和高风险活动,以减少出血风险,同时关注健康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和适度运动,有助于维持整体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