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东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整形外科
1.原因分析
局部肿胀:这是由于注射时针头引起的皮肤组织微小损伤,导致局部炎症反应。通常在数天内会自行缓解。
药物扩散:当注射位置过于接近眼周,药物可能扩散至周围肌肉,引发暂时性组织水肿。
过敏反应:个别情况下,注射后可能出现轻度过敏,表现为红肿或瘙痒,但较为少见。
技术问题:如果注射剂量或深度掌控不当,可能影响正常的淋巴循环,引起短期的浮肿。
2.处理方式
冷敷:在注射后一周内,可适当使用冷敷,每次15分钟左右,一天2-3次,以减轻局部肿胀。
避免揉搓:眼周皮肤较脆弱,应避免用手触碰或按压,以防加重不适感。
保持头部抬高:睡觉时可适当垫高枕头,促进面部的血液与淋巴循环,帮助减轻浮肿。
避免热敷:热敷可能加重炎症反应,因此不建议在早期使用。
咨询医生:若肿胀持续超过两周或伴随明显疼痛、视力变化等症状,需及时前往医疗机构复诊。
3.注意事项
避免剧烈运动:注射后一周内尽量避免大幅度面部表情活动或剧烈运动,减少药物扩散的风险。
戒烟戒酒:吸烟和饮酒可能延迟组织修复过程,应在此期间完全避免。
合理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帮助皮肤快速恢复。
大多数情况下,这种肿胀属于轻度且短暂的反应,通过以上措施能够逐步改善。如果症状异常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务必第一时间接受专业医生的指导和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