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痔疮
痔疮是导致便血的常见原因之一,尤其是内痔。当血液凝成块时,可能是因为出血量较多或排便时间较长使血液凝固。轻度痔疮可使用含有消炎止痛成分的局部药物,如复方角菜酸酯软膏或含有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栓剂。严重情况下需手术处理。
2.肛裂
排便时伴有鲜红色血块且疼痛剧烈,多与肛裂有关。这种情况可以选用局部麻醉药膏(如利多卡因软膏)改善疼痛,同时使用促进伤口愈合的药物(如硝酸甘油软膏)。
3.炎症性肠病
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这些疾病可导致黏膜破损引起出血甚至血块形成。针对这类疾病,通常需要使用抗炎药物如柳氮磺吡啶或美色拉嗪,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免疫抑制治疗。
4.胃或十二指肠溃疡
消化道溃疡出血也可表现为血块,尤其是慢性出血。此类患者应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减少胃酸分泌,必要时进行内镜止血治疗。
5.肠道肿瘤
恶性肿瘤可能导致间歇性隐匿性或明显的消化道出血,包括血块。如怀疑肿瘤,应尽早行肠镜检查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6.其他因素
有少数患者可能因感染性肠炎或服用了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而导致便血及血块,需要停用相关药物并给予抗感染或止血治疗。
对于便血和血块的情况,若症状持续或伴随其他异常如贫血、体重下降或腹痛,需及时前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通过肠镜、胃镜或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因后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