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正祥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外科
1.病理机制:
多动症是一种以持续的注意力缺陷、多动和冲动行为为特征的疾病。其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研究表明遗传因素、神经系统发育异常以及环境因素可能共同作用。
抽动症则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运动或声音抽动。这种情况与大脑中的神经信号传递异常有关,特别是在基底神经节的功能失调。
2.临床表现:
多动症通常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难以完成任务、容易分心、多动不安和冲动行为。
抽动症的特征性症状包括面部、颈部或其他身体部位的快速、重复、不自主的动作,或者类似咳嗽、清嗓子的声音抽动。
3.诊断标准:
多动症的诊断依据包括症状在多个环境中存在至少6个月,并影响社交、学业或职业功能。
抽动症通常要求症状在18岁之前出现,并持续至少一年,且频繁出现。
4.治疗方法:
多动症的治疗常包括心理行为治疗和药物治疗,如使用兴奋剂类药物。
抽动症的治疗则根据症状严重程度有所不同,轻度情况下可能无需治疗,而严重时可能使用药物或行为疗法。
多动症和抽动症各自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和处理方法。了解二者的区别对于正确识别和管理这些神经发育障碍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