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春平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1.定义与机制:心脏早搏是由心脏的异常电信号导致心肌过早收缩。此类异常可发生在心房(称为房性早搏)或心室(称为室性早搏)。
2.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心脏早搏的风险增加。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心脏早搏的发生率显著上升,这是由于心血管系统的退行性改变。
3.症状:尽管有些人没有明显症状,但有些老年人可能会感到心悸、胸闷或头晕。这些症状可能因情绪激动、体力活动或摄入刺激物如咖啡因而加重。
4.危险因素: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和电解质失衡等都可以增加心脏早搏的风险。吸烟、酗酒、压力大也是已知的促发因素。
5.诊断与检测:通过心电图、动态心电监测(Holter监测)以及其他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确认心脏早搏的存在及其严重程度。
6.治疗方法:对于无症状且无心脏疾病的老年人,通常无需特殊治疗。但如果频繁早搏引发症状或影响心脏功能,则可能需要药物治疗或介入性手术。
7.生活方式调整:管理心脏早搏的一部分包括生活方式的改善,如戒烟、限酒、减少咖啡因摄入,并注意控制情绪和压力。
心脏早搏在老年人中较为常见,大多数情况下是良性的,不会对健康产生重大影响。对于那些有潜在心脏疾病的人群,应及时就医评估,以避免更严重的心脏问题。定期体检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减少心脏早搏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