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炳国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 中医针灸科
1.胃肠功能紊乱
胃动力减弱或消化系统调节异常可能导致这种主观感受。尽管胃里有食物,但神经信号不能正常传递,可能让人误以为没有吃饱。这种情况常见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或胃轻瘫。
2.血糖波动
进食高糖或高碳水化合物食物后,血糖短时间内迅速升高,随后又快速下降,可能引起身体的饥饿感,而实际上胃部仍处于饱胀状态。
3.情绪问题
焦虑、抑郁等情绪可能导致对饥饱感的错误认知。一些人在情绪低落时,会出现“空虚”的主观感受,即便身体并不需要额外的能量补充。
4.特定疾病
某些疾病如甲亢、糖尿病或胰岛素抵抗也会影响体内饥饿激素的分泌,从而导致进食后的“空虚感”。
5.饮食结构单一
如果食物中缺乏蛋白质、膳食纤维等缓慢消化的成分,尽管胃被填满,但因缺乏必要营养,可能传递出持续饥饿的信号。
6.药物作用
某些药物如降血糖药物、胃动力药物等可能干扰胃肠感觉或血糖水平,导致饱腹而空虚的错觉。
尽早观察是否伴有恶心、呕吐、体重变化或者其他消化症状,并根据具体情况找专业医生评估是否需进一步检查或调整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