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萍副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 中医科
1.温度控制:水的温度应在37℃至60℃之间,与人体体温接近的温水更容易被吸收,并有助于避免对口腔和胃部的刺激。过热的水可能会损伤口腔和食道黏膜,从而引起不适或“上火”的症状。
2.饮用量:每天饮水量因个人体质、环境温度及活动量不同而异,一般建议成年人每日摄入1500毫升到2000毫升的水。过多饮水可能增加肾脏负担,而过少则可能导致身体脱水。
3.饮用时间:早晨空腹饮用一杯温水可帮助唤醒消化系统,促进新陈代谢。饭前半小时或饭后一小时饮用水可以帮助消化,不宜立即饮用大量冷水,否则可能影响消化功能。
4.个人体质:个体差异也影响对水温的耐受性,寒性体质的人群可能更加适合喝温热的水,而燥热体质的人则可能偏向于稍凉的水。
5.环境因素:根据季节和气候变化调整饮水温度。在夏季高温时,可以饮用略微偏凉的水以达到清凉效果;在冬季,则适宜饮用温热的水来保持身体温暖。
合理掌握饮水温度、量和时机,通常能避免因喝水导致的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