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心理因素
心理压力、焦虑或抑郁可能干扰正常的睡眠模式。数据显示,约30%~50%失眠者会有心理情绪问题,同时,焦虑状态容易导致快速眼动睡眠时间延长,从而增加做梦的频率。
2.生活方式问题
不规律的作息时间、睡前饮用咖啡因或酒精饮料、以及使用电子设备(如手机和电脑)可能影响褪黑素分泌,干扰深度睡眠。研究表明,睡前暴露于蓝光可使胰岛素水平波动,并减少深度睡眠比例约20%。
3.生理健康问题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胃食管反流病等身体疾病都可能引起睡眠中断。快节奏的心率或尿意频繁也可能导致半夜清醒。据统计,约有10%的成年人存在轻至重度睡眠相关障碍。
4.睡眠环境和习惯
不良的睡眠环境,如卧室过亮、过热或过冷,都会使睡眠变得浅表化。另外,长期熬夜或昼夜节律紊乱的人群更容易经历反复醒来的情况。
多次醒来和频繁做梦可能会进一步损害睡眠质量,形成恶性循环。当上述调整无法改善时,可以考虑咨询医生,评估是否需要药物或行为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