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评估失眠的原因:首先需要明确老年人失眠的具体原因。常见诱因包括慢性疼痛、焦虑、抑郁、夜间排尿增多,以及其他伴随疾病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和不宁腿综合征。如果这些基础问题未被解决,即使服用安眠药也难以改善睡眠。
2.药物耐受性和代谢差异:随着年龄增长,肝脏代谢和肾功能逐渐减退,导致部分药物效果下降或副作用增加。一些老年人可能对某些安眠药产生耐受性,药效随时间递减。不同类型的安眠药(如苯二氮䓬类、非苯二氮䓬类)作用机制不同,某些药物可能对个体无效,因此可能需要根据情况进行更换。
3.避免药物相互作用:老年人通常同时服用多种药物,用药过程中可能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而影响安眠药的效果。例如,与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合用时,安眠药的效果可能受到抑制或增强。
4.行为疗法和认知干预:对于许多老年人,改善睡眠的首选方法是认知行为疗法,包括调整作息规律、限制白天小睡、增强卧室环境舒适度等。这种非药物疗法无副作用且长期效果较好。
5.考虑替代药物或辅助治疗:在医生评估后,可以尝试其他镇静催眠药物,例如抗组胺药或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对某些患者可能更为有效。可适量补充褪黑素以调节昼夜节律,但需确保剂量合理,避免盲目使用。
6.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通过适当运动、均衡饮食、减少咖啡因和酒精摄入、保持心理愉快等方式,有助于整体改善睡眠质量。
老年人失眠需要综合管理,切忌自行加大药物剂量,避免潜在副作用和成瘾风险。如长时间失眠无法缓解,应尽早寻求专业医疗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