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生理因素
睡眠不足:长期睡眠低于建议的7-9小时,会导致神经系统无法恢复正常功能,易引发烦躁。
内分泌失调:如甲状腺功能亢进会增加交感神经兴奋性,使人焦虑和烦躁。
血糖波动:饥饿或低血糖状态会使脑部供能不足,从而产生易怒的感觉。
2.心理因素
压力过大:长期处于高压状态,大脑皮质容易疲劳,引发紧张和不安。
焦虑或抑郁:可能伴随持续的烦躁,且程度较严重时需警惕心理健康问题。
情绪管理能力不足:难以有效疏导负面情绪,也可能导致烦躁的积累。
3.外部因素
环境刺激:噪音、强光或高温等不良环境因素都会干扰神经系统平衡,引发不适感。
社交冲突:与他人关系中的矛盾或误解,可能直接影响心情。
生活节奏混乱:作息时间紊乱或缺乏规律的生活习惯,会破坏生物钟,增加情绪波动。
4.药物及健康状态
特定药物的不良反应,如一些用于治疗高血压、哮喘或激素类药物,可能诱发神经系统改变。
慢性疾病:部分慢性病患者由于长时间承受疾病困扰,可能更容易感到烦躁。
烦躁不安是一种常见的情绪体验,但如果持续时间较长或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建议及时寻找医生或心理咨询师评估根本原因并进行针对性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