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自残与情绪障碍:抑郁症是导致自残的常见原因之一。研究显示,大约50%-60%的自残个体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自我价值感降低和对生活失去兴趣。自残成为一种通过身体疼痛转移内心痛苦的尝试。
2.焦虑障碍的作用:焦虑障碍可能使个体感到强烈的压力和紧张。一些女生可能通过自残来缓解这种难以忍受的焦虑情绪。有研究表明,大约20%-30%的自残人群同时伴有某种形式的焦虑障碍,如广泛性焦虑或社交焦虑。
3.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特点: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一大特征是情绪不稳定和冲动控制困难。数据显示,约70%-80%的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存在自残行为。他们往往通过自残表达强烈的情绪,比如愤怒、孤独或空虚。
4.童年创伤的影响:经历过虐待、忽视或其他负性生活事件的女孩更容易出现自残行为。这种创伤可能改变个体的大脑应激系统,使其在面对压力时更倾向于选择自伤作为应对策略。
5.身边环境的影响:社会文化因素也可能促使自残行为的发生。例如,同伴中存在类似行为可能具有“模仿效应”,而家庭环境中的矛盾和缺乏支持可能进一步加剧这种问题。
自残行为通常是心理问题的外在表现,它反映出个体内部情绪无法妥善管理。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干预,通过心理治疗、药物治疗以及支持性家庭环境的改善,可以有效帮助减少自残行为的发生。